在廈門眼科中心近日開展的“白內障手術惠民月,全民眼健康公益檢查”活動中,多名嬰幼兒被發(fā)現患有先天性白內障。廈門眼科中心副院長、白內障專科學科張廣斌說,這些寶寶其實很幸運,如果錯過了 治療期,以后很可能會有嚴重弱視,甚至失明。
病因多為遺傳和孕期生病 懷孕頭3個月提防病毒感染
先天性白內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存在,或在兒童期內罹患,是造成兒童失明和弱視的重要原因。我國失明兒童中,有22%-30%與先天性白內障有關,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。每年,廈門眼科中心都要給不少先天性白內障的孩子做手術。
張廣斌說,先天性白內障是兒童眼睛的殺手之一,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遺傳因素,父母或親戚中有先天性白內障,孩子就可能患病。所以,有家族史者要特別注意。
還有1/3的患兒可能跟媽媽在孕期生病或感染病毒有關,如巨細胞或風疹,特別是風疹,很容易通過胎盤影響到胎兒,而且眼睛是很容易受影響的部位。如果在懷孕頭三個月感染相關病毒要特別當心。媽媽孕期營養(yǎng)不良,有糖尿病、甲亢、貧血、低鈣、低維生素A等問題,也需特別注意。還有1/3的先天性白內障病因不明。
3個月左右為初次手術時機 避免導致斜視和眼球震顫
大多數先天性白內障的孩子要做兩次手術:初次手術的較佳時間是3個月左右,把病變的晶狀體抽取出來,張廣斌比喻為“吸果凍”。這次手術后,患兒在8個月左右時得先佩戴弱視眼鏡。2-3歲時,接受第二次手術——植入人工晶體。植入完后,眼睛的功能基本就完備了,加上后期的弱視治療等,再借助眼鏡,就能看清楚物體。
白內障患者的晶狀體渾濁,渾濁部分會遮擋透進眼的光線,干擾正常光線對視網膜的刺激,影響視覺系統的發(fā)育,從而可能產生剝奪性弱視,同時還可能導致或加重斜視、眼球震顫。初次手術,就是為了摘除渾濁的晶狀體,促進視網膜發(fā)育。若等到視網膜發(fā)育期結束再摘除晶體,對視力的提升就已沒有幫助了。“所以,先天性白內障的孩子一定不能錯過時機,早發(fā)現早治療尤其重要。”
【鏈接】
五方面發(fā)現孩子視力異常
張廣斌介紹,只要父母稍加關注,就能發(fā)現孩子的異常。如果是有家族遺傳史的,孩子出生后的3個月內,一定要到醫(yī)院進行系統檢查。此外,孩子有以下情況的,需特別注意:
一、黑眼球中央變白或者變灰,沒有光澤。通過肉眼能看到小白點,或者晚上燈光斜照著寶寶眼睛的時候,可以看到小白點等。
二、通過視力也能夠發(fā)現端倪。比如,孩子的視力跟月齡嚴重不符,眼睛不能跟隨物體運動、對彩色的東西沒有反應、不會跟媽媽對視交流等。
三、眼睛運動不協調、看東西時偏頭、斜視等。
四、視物、看電視湊近,常跌倒,碰撞到東西。
五、孩子是早產兒或者有宮內缺氧史的。
符合條件者可申請補助
廈門眼科中心作為先天性白內障診治中心,在不增加患者就醫(yī)費用的前提下,集合國內專家之力,提供會診和治療,還孩子一片藍天和光明的未來。
2011年,廈門眼科中心被廈門市殘疾人聯合會授予“市先天性白內障兒童搶救工程定點醫(yī)院”,凡是在廈門眼科中心做復明手術,且有廈門市戶籍、7周歲以下的先天性白內障患者,可申請每只眼最多8000元的醫(yī)療補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