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7日,剛從菲律賓回來的小玲在廈門眼科中心完成了13年前的愿望---摘鏡!在屈光手術中心副主任陳亮的手術下,原來五百度的近視,通過ICL近視手術雙眼均矯正到1.2。與此同時,這個女孩的照片也在朋友圈里面刷屏,引起了一番熱議!
13年后重現(xiàn)清晰視界
“真的不敢想象,我還沒下手術臺就看清了”剛做完ICL近視手術的小玲感到不可思議。她指了指房間里面的燈光說:“以前戴眼鏡的時候,根本不敢對視這樣的燈,現(xiàn)在終于敢看了。”
問起手術原因,小玲解釋道:“我的眼睛屬于敏感型,每次遇到強光、煙、風就流眼淚。其實很早前就想做,但是受不了在檢測的過程中老吹氣(測眼壓),怕疼,就放棄了。這次來眼科中心做手術,是因為自己買了幾件好看的衣服,戴眼鏡穿旗袍真的很難看,就狠心做了。昨天聽陳亮主任說ICL近視手術不傷害眼角膜,就果斷選這個了。關鍵是這個手術比想象中好太多了,手術不僅不疼還很快。”
刷屏照片背后的故事
小玲說自己是個喜歡挑戰(zhàn)新鮮事物的女孩,一年365天,有300天都在旅游,她喜歡拍照,喜歡在朋友圈里面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。采訪中,她翻起了自己的朋友圈,幾乎每一條動態(tài)都是照片,從印度到越南,從迪拜到菲律賓,從海口到稻城,每一處風景都留下了小玲深深的印記。
然而這些美照背后,是無數(shù)次的演練和無數(shù)次的對焦。“別看這些照片漂亮,其實脫了眼鏡,我就是個瞎子,什么也看不清,細心的人會發(fā)現(xiàn),照片里的眼鏡要么拿在手上,要么別在頭發(fā)上。”她嘆了口氣并不斷地翻著以前的照片,似乎在為這些惋惜著。

手持眼鏡拍照的小玲
提起旅游經(jīng)歷,小玲說讓自己深刻的是:“有一次跟我爸去海底漫步,要戴頭罩,在水底戴著眼鏡拍照片,拍出來的照片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,還有一次在懸崖旁邊拍照的時候,手上拿著眼鏡,又看不清,當時都恍恍惚惚,真的差點掉下去。反正眼鏡就是耽誤事。”
手術前,小玲給自己算了一筆賬,為了旅游,她不僅要配有度數(shù)的墨鏡,還有潛水鏡、隱形眼鏡、框架眼鏡等等,每年光花在配眼鏡上面的錢就需要好幾千。“和這些相比,ICL近視手術真的劃算太多了,講真的,其實只要用在眼睛上面的都不算貴。”她激動地說道。
術后照片引熱議
小玲翻出了近新發(fā)的朋友圈,一段醫(yī)生手術視頻和自己的術后圖,并用手指滑動著下方的留言:“昨天一發(fā)出去就有好多人問我疼不疼,讓我分享下感受,我身邊太多人近視了,我說真的,這手術太值了。”

說起手術過程,小玲深有感觸:“做手術的時候,陳亮主任一直給我報秒數(shù),比如還剩30秒的時候,他會讓我再堅持一下,還剩十秒的時候,他會提醒我馬上就要完成了。他只要一給我說時間,我心里面就很有底,很踏實。腦袋太清晰了,不然心里面真的太害怕了。其實我感覺兩只眼睛手術都不到五分鐘的樣子。非常快。所以說做這種手術一定要去大醫(yī)院,又專業(yè)技術又好。”
熱愛生活,這是小玲始終堅持的信仰。一年橫跨幾十個國家,小玲活出了常人羨慕的說走就走的人生。即使當所有的絢爛都是瞬時,她卻憑借一顆熾熱的心,留住了生命里的光華。采訪后,小玲對所有的醫(yī)護人員表示深深的感謝,并祝愿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ICL晶體植入術可以說是目前矯治高度近視的高新手術實施方式。它是一種做“加法”的手術,無需切削角膜,可以理解為在眼內(nèi)植入一種特殊的隱形眼鏡,從而矯正近視。目前,全球植入量已突破百萬。
和一般的角膜屈光手術相比,ICL并不會改變眼球結構,只是通過眼睛后房和眼睛晶狀體共同矯正視力,并不會對于眼睛結構造成傷害,可以終生使用。并且如果以后有需要也可以將晶體取出,不影響其他手術。
其矯正范圍包括1800度以內(nèi)近視、600度以內(nèi)散光,角膜薄、不適合近視激光的人群都在該手術有效矯正范圍之內(nèi),但前提條件是需經(jīng)過檢查符合手術條件。
<醫(yī)生簡介>

陳亮 副主任醫(yī)師
出診時間:
思北院區(qū):周一上午、周三上午、周五上午、周六上午
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屈光手術中心副主任,ICL手術全球認證醫(yī)師,亞太屈光與白內(nèi)障協(xié)會會員,中華眼科學會會員,廈門市醫(yī)學會醫(yī)療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,華廈
眼科醫(yī)院集團白內(nèi)障學組委員,高度近視ICL手術技術培訓指導專家,白內(nèi)障超聲乳化手術技術培訓指導專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