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外麥粒腫,我們要怎么區分?
時(shí)間:2015-10-10 15:36來(lái)源:未知編輯:huiji瀏覽:
【文章導讀】針眼是麥粒腫的一種,又稱(chēng)為外麥粒腫,是因為睫毛的毛囊部分受到細菌感染了導致的;內麥粒腫又稱(chēng)瞼板炎,是瞼板受細菌感染導致的亂了?我們一種一種眼病慢慢看。 眼瞼有兩種腺
“針眼”是麥粒腫的一種,又稱(chēng)為外麥粒腫,是因為睫毛的毛囊部分受到細菌感染了導致的;內麥粒腫又稱(chēng)瞼板炎,是瞼板受細菌感染導致的……亂了?我們一種一種眼病慢慢看。
眼瞼有兩種腺體,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,其開(kāi)口于毛囊;另一種靠近結合膜面埋在瞼板里的叫瞼板腺,開(kāi)口于瞼緣。麥粒腫就是這兩種腺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。
麥粒腫分兩種:
外麥粒腫: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,叫瞼緣癤,俗稱(chēng)“針眼”,衛生條件差、體質(zhì)弱或屈光不正的人,易得此病。得病時(shí),眼瞼局部紅腫、充血和觸痛,近瞼緣部位可觸到硬結,有時(shí)耳前淋巴結腫大并有觸痛,甚至有怕冷、發(fā)熱、全身不適等癥狀。數日后毛囊根部出現黃色膿點(diǎn),膿排除后癥狀逐漸好轉而痊愈。外麥粒腫化膿后如任其自破排膿,常因疤痕收縮而引起眼瞼變形、外翻、上下瞼裂閉合不全等后遺癥,所以應引起注意。
內麥粒腫:又稱(chēng)瞼板炎。開(kāi)始眼瞼紅腫,但因瞼板較深,新的疼痛較重。膿腫未潰破時(shí)在瞼結膜上常露出黃色膿頭,成熟后可自行穿破排膿而愈。
無(wú)論內外麥粒腫,如果加壓擠膿,細菌、毒素容易倒流到顱內,引起眼眶蜂織炎、海綿栓塞的嚴重并發(fā)癥,重者可危及生命,所以長(cháng)“針眼”時(shí),切忌擠壓。
麥粒腫初期或膿腫未形成時(shí),都可局部濕熱敷,每日3次,每次20分鐘。熱敷能加快眼部的血液循環(huán),有消腫止痛的作用。結合膜囊內涂0.5%金霉素藥膏或其他抗生素藥膏等。每日2~3次。有全身癥狀者,可服抗生素或磺胺藥,也或肌注青霉素。
外麥粒腫局部明顯軟化,但尚未潰破時(shí),可不用麻醉,與瞼緣平行切開(kāi)排膿;內麥粒腫結合膜面上有明顯膿頭時(shí),可滴0.5%的卡因3次,待表面麻醉后,用刀尖與瞼緣垂直切開(kāi)排膿。
治療期間注意休息,不吃刺激食物,多次水并保持大便通暢。如果麥粒腫長(cháng)期未退留下硬結,在急性炎癥消退后,可在瞼結合膜面切開(kāi)刮除內容物,并剪除殘囊及肉芽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