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視力變好是喜是憂?
時間:2016-04-26 10:33來源:廈門眼科中心編輯:huang瀏覽:
【文章導讀】針線活,大概是日常生活中最考驗視力的項目。人們也總用還能做針線活來形容老人家視力好身體好。 但專家提醒廣大市民:有些中老年人身體健康,視力確實可以保持得很好,但是,
針線活,大概是日常生活中最考驗視力的項目。人們也總用“還能做針線活”來形容老人家視力好身體好。
但專家提醒廣大市民:有些中老年人身體健康,視力確實可以保持得很好,但是,如果中老年人出現老花、視力下降后,視力又恢復如常,甚至還能‘穿針引線’,卻不是健康的標志。
所謂“老眼昏花”,視力下降本來是中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現象,但是,有些人在經歷了幾年的老花眼之后,視力又逐漸好起來。又或者是視力下降到失明以后,又恢復感光,并且能看到物體輪廓。這種視力“逆生長”,竟然是眼疾的征兆。
過中年,視力有起有落
正常視力:成像光線通過晶狀體,折射聚焦在視網膜上成像。晶狀體有一定的調節(jié)功能,看遠近物體都能準確聚焦,正常成像。
老花形成:40歲以后,晶狀體調節(jié)功能逐漸減弱,聚焦點后延,近物看不清楚,形成老花。
視力“恢復”:白內障初初期,晶狀體渾濁,密度加大,屈光度增加,成像光線折射角增大,聚焦點前移,接近或正好落在視網膜上,視力病理性“逆生長”。
視力逐漸降低:隨著白內障的發(fā)展,晶狀體越來越渾濁,影響晶狀體對成像光線的透過和折射,視力降低。
視力完全喪失:70歲以后,白內障完全形成,晶體是去透光功能,從而視力喪失。
“重見光明”:少部分患者,如果將白內障置之不理,原先完全渾濁的晶體蛋白質形成核,沉淀在下方,晶體上方又可以透光,從而可以回復部分視力,這種情況成為“白內障過熟”。
由此可以看出,不管是老花眼后視力恢復,還是白內障失明后恢復感光,導致這兩種視力病理性變好的罪魁禍首都是——白內障。
白內障,無藥可醫(yī),應手術治療
專家指出:目前還沒有什么特效藥治療白內障,市面上很多藥物廣告宣稱專治白內障什么的,其實都是騙人的。都是需要手術才能治療。
那么白內障手術什么時候做合適呢?有的人認為,等到白內障成熟一點再來做,治療效果才更徹底。但眼科專家不贊同這個觀點。
專家表示,手術時機要看病人的要求,有的人覺得0.4或0.5的視力已經感覺很不好,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做。有的人覺得0.4或0.5的視力還可以接受,那就先不做,但這也不過是早晚的問題,因為最終也還是需要通過手術才能治療。
專家建議,越是在早期,晶體越軟,有利于手術的進行,也更有利于視力的恢復。那些前期錯過了手術,到了完全失明,甚至白內障過熟的患者,更應該盡快做,以免引發(fā)青光眼等更嚴重的后果。
因此,當視力出現“逆生長”的情況,不要掉以輕心,應到醫(yī)院進行檢查,以免錯過了手術時機。